去年,一则妈妈将儿子从楼上扔下的新闻令人惊心。

这位35岁的妈妈在离婚第二天,与前夫通电话时发生争吵,情绪暴怒之下抓起4岁的儿子,从宾馆四楼扔了下去!

 

 

今年的6月14日,四川达州,一名1岁的幼童从6楼坠落死亡。

 

而把他扔出窗外的,竟是孩子的生身父亲。这一天,还是孩子1岁生日。

 

在这个本该被祝福和温暖包围的日子里,他的生命,却永远停驻在了那块冰冷的水泥地上……

 

 

孩子被扔下来的原因,只是因为孩子奶奶抱怨孩子父亲不争气,挣不到钱。一家三口要靠他们老两口来养活。孩子父亲心生怨恨,一气之下,就将孩子扔出了窗外。

 

人说虎毒不食子,孩子是无辜的,如果父母不能对孩子负责任,为什么要给他生命?

 

这一幕幕悲剧出现在新闻里,就是因为情绪失控后,点燃了愤怒之火,出手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,让爱与情荡然无存。

 

 

在情绪不佳的时候,对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,不在少数。

 

 
 
 
 
 
 

“这孩子玩个积木,老做的不好,我的忍耐要到了极限了。”

 

“陪孩子写作业,孩子总是出错,屡教不听,气到我又要吼孩子了。”

 

“工作回家实在太累了,孩子不肯上床睡觉,影响健康,我又控制不住要骂孩子了。”

 
 
 
 
 
 

在我们对着孩子吼完这些话之后,当看着孩子被我们吓坏的样子,自己就会非常懊恼,“怎么自己忍心对孩子这样”“他还是个孩子,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对他”这类的声音在心底出现,也加重了自责和内疚。

 

被情绪控制就是如此简单的,或许是孩子一个不小心弄脏了衣服,写错一个字,就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其他的原因,让我们的情绪得不到宣泄口,就把无辜的孩子当成了炮灰,为我们的情绪买单。

 

孩子看到面目狰狞的我们,听到从我们嘴里说出的刺耳骂声,其实他们内心是恐惧,正在瑟瑟发抖着。

 

最近网上有句话很火,叫做富养孩子,不如爱养孩子,说的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花心思远比花银子更重要。这个道理似乎不言而喻,成功的家庭教育以及和睦的亲子关系,一定离不开好习惯、好性格以及稳定情绪的培养与塑造。

 

而父母在花心思塑造孩子的同时,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为,比如克制住自己的情绪。

 

人民日报曾经发布过《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》这样一篇文章,提出了做家长的五个层次:

 

第一层次:舍得给孩子花钱。

第二层次:舍得为孩子花时间。

第三层次: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。

第四层次: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。

第五层次: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,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。

 

 

那么都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父母调整自己的情绪呢?

 

1、我们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。

 

不要让自己沉浸在负面情绪中,这样越想就越觉得难受,严重的时候可能就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。我们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情,比如看看书,种种花,又或者看看电视剧都可以,让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,转移到开心的事情中去。

 

2、我们要主动宣泄情绪。

 

我们不能对孩子发脾气,但是我们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。当然,这里所说的宣泄也不是大喊大叫,我们可以出去运动一下,游泳、打球,或者找个KTV唱唱歌,都可以有助于我们发泄情绪。

 

3、我们还可以弱化自己的情绪。

 

有时候我们越是生气,就越想找茬,恨不得找个人干一仗才觉得舒服。不过,这却不是一个好方法,因为这会让我们陷入到更大的冲突,从而加剧我们的不良情绪,最好的办法是暂时从不良情绪中脱离出来,不想、不思考、不回忆,弱化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影响。

 

4、调整自己的认知。

 

这是最重要的一点,心理学上有一ABC理论,意思是说,影响我们产生情绪的并不是事情本身,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认知。打个比方,同样是下雨,有的人会觉得不开心,因为一下雨,道路就会比较泥泞,他会觉得出门都不方便。但是,有的人却会觉得很开心,认为下雨后空气会变得更清新。所以,同样是下雨,但是不同的人却会产生不同的情绪。

 

 

所以,当我们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,就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,跳出原有的局限,这样我们就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情绪,从而达到消解不良情绪的目的。

 

当我们随意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,我们以为孩子过一段时间就会忘了,其实并不会,这些随意发泄出来的情绪就像是一把把尖刀,插进不少孩子柔软的心,可能让孩子再也没有力量和勇气面对生活,让他们的人生中除了伤痛再无其他。

 

更何况,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,父母所有的行为和情绪都会在孩子身上反应出来,当我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、人格健全的孩子的时候,不单单要在学习成绩、言行举止上要求孩子,我们更要调整自己的情绪的状态。